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tài)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tài)。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tài),重新進行計算。首先需要注意RST引腳上邊是否畫了一條橫線,如果畫了一條橫線,則是RST引腳接收到低電平復位,如果無橫線,則RST引腳接收到高電平復位。
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在書本上有介紹,51單片機要復位只需要在第9引腳接個高電平持續(xù)2us就可以實現(xiàn),那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上電啟動的時候復位一次,當按鍵按下的時候系統(tǒng)再次復位,如果釋放后再按下,系統(tǒng)還會復位。所以可以通過按鍵的斷開和閉合在運行的系統(tǒng)中控制其復位。
開機的時候為什么為復位?
在電路圖中,電容的的大小是10uf,電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據(jù)公式,可以算出電容充電到電源電壓的0.7倍(單片機的電源是5V,所以充電到0.7倍即為3.5V),需要的時間是10K*10UF=0.1S。也就是說在電腦啟動的0.1S內(nèi),電容兩端的電壓時在0~3.5V增加。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從5~1.5V減少(串聯(lián)電路各處電壓之和為總電壓)。所以在0.1S內(nèi),RST引腳所接收到的電壓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單片機中小于1.5V的電壓信號為低電平信號,而大于1.5V的電壓信號為高電平信號。所以在開機0.1S內(nèi),單片機系統(tǒng)自動復位(RST引腳接收到的高電平信號時間為0.1S左右)。
按鍵按下的時候為什么會復位?
在單片機啟動0.1S后,電容C兩端的電壓持續(xù)充電為5V,這是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接近于0V,RST處于低電平所以系統(tǒng)正常工作。當按鍵按下的時候,開關導通,這個時候電容兩端形成了一個回路,電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鍵按下的這個過程中,電容開始釋放之前充的電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容的電壓在0.1S內(nèi),從5V釋放到變?yōu)榱?.5V,甚至更小。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為各處之和,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腳又接收到高電平。單片機系統(tǒng)自動復位。
復位電路中電容的作用
電阻的作用不是限制電流的大小,而是控制復位時間。電容充電時間與RC的值成正比。復位電路中的電容只是在上電那一會兒起作用,充電瞬間電容有電流流過,所以RST端得到高電平,充電結束后沒有電流了,則RST端變?yōu)榈碗娖?。晶振電路在單片機內(nèi)部有相應的電路,電路里一定會有電源的。讓復位端電平與電源電平變化不同步讓復位端電平的上升落后于電源電平的上升,在一小段時間內(nèi)造成這樣的局面:
1、電源達到正常工作電源;
2、復位電平低于低電平閾值(被當作邏輯0);
這種狀態(tài)就是復位狀態(tài)。僅用一個電阻是不可能同時實現(xiàn)這兩條的。復位,就是提供一個芯片要求的復位條件,一般是N個機器周期的固定電平。低電平復位就是芯片可正常工作后保持N個以上周期的低然后變高即可。高電平復位就是芯片可正常工作侯保持N個周期以上的高然后變低即可。
另一種解釋:
上電瞬間,由于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RST引腳電壓端為VR為VCC,隨著對電容的充電,RST引腳的電壓呈指數(shù)規(guī)律下降,到t1時刻,VR降為3.6V,隨著對電容充電的進行,VR*后將接近0V。為了確保單片機復位,t1必須大于兩個機器周期的時間,機器周期取決于單片機系統(tǒng)采用的晶振頻率,R不能取得太小,典型值8.2kΩ;t1與RC電路的時間常數(shù)有關,由晶振頻率和R可以算出C的取值。
假設高電平復位有效,一充一放周期是1.386*RC,舍去充放過程中較低的電平,一般的單片機復位脈沖寬度取值:(0.7~1)RC反正都是大概的,電平保持時間越長越好,電容大點好。單位是:(R)*(C)=(歐姆)*(法拉)=秒
例如:R=470K,C=0.15UF則延時時間是(470*1000)*(0.15/1000000)=0.0705秒